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IT资讯

36氪怒怼钛“混淆视听”然而氪金融股权众筹平台还没放下36氪的“金字招牌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8-19 22:50:30 人气:

  但是,《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现名为“氪金融”的股权投资平台仍然以“36氪股权投资”的名义,将链接挂在36氪网站的菜单里,且在该平台首页上,还有15家知名投资机构以“36氪投资机构联盟”的名义现身,尽管其中部分机构并未领投该平台上的任何项目。

  如果线氪所言,股权众筹业务与作为的36氪分属不同的公司,那为何至今该股权众筹平台仍放不下“36氪”这块招牌?

  36氪在声明中提及,36氪属于而非金融公司的业务品牌。母公司协力筑成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12月底完成了对旗下业务的重组,目前有4家下属运营公司:

  协力创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资业务。36氪认为,钛所的“股权众筹”业务属于协力创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36氪、创投助手、氪空间等品牌分属同一母公司下的不同公司。

  打开36氪官网,点击标题栏的“投资人服务”,便出现了二级目录“36氪股权投资”,点击可进入“氪金融股权投资平台”的首页,从上往下浏览,最下方的就是“36氪投资机构联盟”。

  对于自身在众多行业上并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散户投资者和中小型投资机构来说,相比于创业项目本身,业内知名投资机构或产业基金或许更像是投资选择的“风向标”。显然,这家股权投资平台也深谙这样的心理,在“36氪投资机构联盟”区域直接展示出了15家知名投资机构的LOGO。

  其中包括:IDG资本、纪源资本GGV、北极光创投、DCM中国、启明创投、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贝塔斯曼亚洲基金、真格基金、深创投、晨兴创投、光速中国、SAIFPartners、蓝驰创投、险峰华兴。

  然而,“36氪投资机构联盟”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相应的解释。为何氪金融股权投资平台主页上显示的是“36氪投资机构联盟”,这些投资机构是否投了氪金融股权投资平台上的项目,还是只是和36氪、创投助手、氪空间等其他业务品牌有合作关系,来为该平台做背书?

  《国际金融报》记者将36氪股权投资平台上陈列的53个项目进行了整理(不包括已消失的“猿团”和“宏力能源”):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除了2个项目没有领投方外,其余51个创业项目的领投方中,并未出现15家“投资机构”的身影。

  记者和这15家投资机构中的3家取得了联系,并向其询问“和36氪股权投资平台在哪些方面有所合作?”、“是否曾领投过该平台上的一些项目?”

  另一家机构则表示,之前和创投助手(属于36氪母公司下属的另一家公司)有过合作,但由于不太了解36氪具体的业务划分,所以对此不便回答。

  记者就这一问题拨打了36氪股权投资平台主页下方的电话,客服人员表示并不了解此事,需要咨询其他有关人员后给予回复,但截至发稿前,记者仍未收到答复。

  36氪因“猿团”涉嫌诈骗,而被推上了的风口浪尖,但基于互联网的非公开股权众筹平台并非只有其一家。

  在云投汇、京北众筹、36氪联合撰写的《2017互联网众筹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中可以看到: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共计415家,其中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共计118家,光地区在2015年一年便有21家股权融资平台上线,远超当年公益众筹、物权众筹、综合众筹、回报众筹新上线的平台数量。

  钛文中提及了一段对36氪股权投资平台总裁袁俊的采访,对方回应说:“所有关于猿团项目的尽调信息,都来源于领投方,即蒋涛和极客帮,我们作为平台扮演的是FA(Financial advisory)角色,只是把领投方提供的信息展示给众筹者。”

  知乎专栏VCInsights的文章《年轻人到底应该去VC还是FA呢?》中写到:FA的门槛相对比VC的要低一些,对资源和经验的要求并不高,一般FA的收入是融资金额的3-5%,如果是一些特别大额的项目(亿元级别以上的),费用可能在1-2%。FA的好处是不用考虑项目后续赚不赚钱,只要有买方愿意投资,促成了交易,就可以收到佣金。

  互联网自身带有信息相对公开、透明、面广、速度快的特征,这样的模式从表面来看,解决了散户投资者和中小型投资机构寻找投资标的的困难,也省去了创业者在现实生活中和众多投资人沟通交流的麻烦,但问题也相应而来。

  股权投资本身就具有较大的风险。成熟的创投机构、投资人往往会在数个领域分别设有专门的研究团队,并且不会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即使有一些投过的项目死亡,也可以在其他投资的项目上获得收益,这样一来风险就大大降低了。而散户投资者和中小型投资机构往往对创业项目缺乏鉴别能力,在FA的过度包装中便更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断。

  而更的事实是,“过度包装”的现象可能普遍存在。“比较优秀的项目一般也不太愿意上股权众筹平台,因为优秀的项目都希望拿到大品牌基金的钱,而且股东数越少越好。”Pre-Angel创始合伙人杰对此分析。

  就像钛文中写到的:“难以想象仅在这次36氪平台第二轮众筹(猿团)的涉事金额就有500万,且涉及近百位投资人。”数量过多的投资人,对于处于创业成长期、专心业务发展的企业来说,及时对每一个投资人的问题做出回复,是一件十分耗时耗力的事情。

  也许,投资项目死亡时先倒下的是创业者,然后是没有做好风险控制的投资者,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不会受到过多影响。但作为整个创投生态圈的一环,平台或许也不应只顾及眼前利益,过度或故意隐瞒创业项目存在的问题,单纯追求成交量,从而从成交的每一单中抽取手续费,毕竟釜底抽薪并非明智之举。正如湾创投合伙人庞小伟所言:“如果(平台)具有非常好的投资识别能力,股权众筹平台则会发展更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