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IT产业动态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2-18 2:41:38 人气:

  湖南幼师摸鸟门

  “母校,对我来说是一种文化、一种。她让我学会了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并以高效的沟通方式和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陈曦,现就职于西门子公司)

  “四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母校就像母亲一样,陪伴我一走过。她不仅我领先的IT技术,更我如何,帮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李学文,现就职于苏州明基电通)

  这些话语节选自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毕业生社会后给母校写的信。几年来,这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件,成为一笔笔令这所学院引以为豪的“财富”。而在这一笔笔财富中,关乎心灵成长的“文化”、“人生观”、“”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授业、解惑,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每一所院校必然要探索的,其中,自古以来就是放在首位的,这里的‘道’,其实就是院校所要摸索出来的独特文化。”一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表示。

  “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身上总是带着独特的‘东软文化’。”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看来,一所真正负责任的高校,就应该在向学生传授各种技能本领的同时,努力营造一种适合青年成长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的心灵获得健康成长,从而真正长大”。

  作为一所10年间实现快速发展的年轻院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发展定位很明确:IT应用型大学。“在这一定位下,如何使学生确实掌握本领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而如何提升软实力、孕育发展独特的校园文化,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项基础工程,这不仅关乎学生的未来,更关乎学校能否实现内涵式发展。”温涛说。

  任何一所大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力量:硬实力和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要实现高等院校的真正发展,唯有‘’。”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表示。

  著名学者蔡先金曾撰文表示,大学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与物化,而软实力则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每所大学都需要具备这两种实力,并用这两种力量来支撑大学的和发展,“一所大学只有这两种力量皆得到应有的强化,其综合实力才会得到全面提升”。

  办学规模、校园建设、校园网络、实验室、教学设备、图书馆、包……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学要素,都在大学的硬实力范围之内。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大学扩招时,大学面临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压力就是来自硬件设施条件。大学纷纷筹划蓝图,开疆拓土,于是乎大学城“圈地”成风,高楼大厦林立,在一派大干快上的过程中,大学的硬实力在大众化气氛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办大学仅靠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就像一台计算机,只有硬件是远远不够的,要正常运行就必须具备必要的软件。软实力就是那萦绕于大学建筑之上的一种,如果缺乏这种,大学建筑物就会显得空洞而苍白。

  教育学家认为,软实力是大学中存在的一种力量,包括办学、发展战略、各类机构和人员的分配以及日常工作的计划、管理,还有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和学校师生员工的士气、状态,以及学校的传统、大学文化氛围、大学的形象、声誉与品牌等。

  在具体构建中,由于资源的难于控制性,大学软实力需要长期的艰苦建设,而不可能像有些硬实力项目那样可以一蹴而就。并且,软实力主要依靠自己建设,不可以模仿或依靠外援,也不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而硬实力却可以依靠外力完成,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

  综合近年来的发展经验,“大学普遍在硬实力建设方面投入相对较多,而在软实力方面投入相对较少,现在到了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加强大学软实力建设的时候了。”蔡先金表示,在大众化的浪潮中,大学的规模得到了足够的扩张,我们也到了该强调内涵发展的时候了,“当我们知道怎样更好地将硬与软两种实力完满结合的时候,那时我们就真的提高了我们认识软实力的聪明力,也就真的建立了软实力价值观。”

  而对于学生来说,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主义价值观在社会上盛行。尤其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大学自身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导致很多大学生价值观迷失,理想和目标。软文化的提升、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建设任重道远。

  很多学者专家都在探讨大学的重振和塑造,大学不应当是一个追逐名利的教育工厂,大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和技能,更要赋予他们一种的人格、创新的思维。

  正是意识到软实力提升、内涵式发展对高校的重要性,虽属年轻院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早早地就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围绕这一,学院在硬构建和软实力孕育上,走出独具特色的道。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硬无疑是令人赞叹的。其中,绝佳的IT专业教学最能给人以强烈的直观感受:

  学院依托东软集团和大连软件园建立具有现代化软硬件的数字化校园。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像一个包,校园内3万多个网络信息点几乎覆盖校园的任意角落,供学院师生在教与学中随时接入校园网络学习和实践;学院坐落于软件园中,周围聚集的300余家IT企业使学生身处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容易与IT从业人员接触,能近距离感受IT企业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IT产业。

  而诸如实验室、教学设备、图书馆、包等方面的硬件,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都毫无保留地“尽量做到最好”。

  “硬实力其实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我们更看重另一方面东软文化的构建。”学院院长温涛表示,这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国际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东软文化以其独特的构想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体系。

  随着IT产业的发展,IT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再仅限于良好的IT技术,还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复合能力。高等教育面临着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一直在思索:如何克服工程教育泛科学化、脱离产业需求的痼疾,解决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滞后于技术发展、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实践性教学不足、评价体系错位等问题,使高校通过4年的专业能力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IT人才?

  为此,学院将目光置于国际工程教育的大,以CDIO工程教育为基础,开辟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此次也标志着学院从规模化发展阶段全面迈入内涵建设阶段。

  温涛介绍说,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继承的基础上将CDIO中国化和本校化,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学院IT专业的设置情况,对CDIO能力培养大纲做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O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

  TOPCARES-CDIO的核心是一体化教育,是对传统教育和模式的一次突破。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培养思是,要培养什么能力,就增加哪门课程。而CDIO强调的是一体化,是把学生要培养的这些能力和要提升的素质贯穿于4年学习的各个方面。

  大学人才培养的瓶颈是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缺乏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教学中,学校要求所有课程都要以实实在在的项目贯穿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循序渐进掌握八大核心能力(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

  在TOPCARES-CDIO教学中,学院还进行了教育单位管理模式的变革。通过实施以专业为基本教育单位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专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工作一体化,同时,还将党团组织、群团活动、SOVO(大学生创业中心)虚拟公司等全部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整合,从组织结构上确保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突显中国特色。此外,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深入一体化教育教学中还通过推进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高校内涵提升。

  温涛说:“创新与融合是大学积淀软实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动力。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产业、企业资源与大学文化的融汇,使学院走出适合发展的教育之。最终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学生。”

  面对取得的成绩,院长温涛地认识到,作为一所仅仅走过10年历程的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虽然已经在人才培养方面和软实力构建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是在更高层面的大学文化的发展上,仍任重而道远。

  对国内外大学文化建设和举措进行充分调研后,围绕自己的办学、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对大学文化的建设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实践。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创立之初就明确的办学“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强调了大学的育人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大学必须塑造学生的价值,这样学生社会才能够创造社会的价值,这体现了大学-学生-社会这样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学院不断加强制度文化引导的力度,以制度建设促文化孕育,以文化积淀促进制度建设,制订一套彰显人文关怀、学术、凸显大学文化的大学制度体系;避免“官本位”思想;加强师生沟通交流,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来促进大学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通过构筑行为文化,孕育优良的学风教风工作作风。具体地说,提炼学风,通过科技学术类活动、发明创新类活动、文艺体育类活动、人文素质类、社会实践类等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风的形成;提炼教风,通过学院年会、教师座谈会、报告会、师生、教师大赛、教师评选活动、文体活动等各类面向教工的文化活动促进教风形成;提炼工作作风,通过构建师生意见反馈机制、管理技能相关培训、行为规范宣讲等多种方式促进优秀的工作作风形成。 同时,打造文化,充分发挥育人隐性功能。持续建设美观大方、先进便利、品味高雅的教学和生活;强化科技氛围,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高峰,进行道命名、建筑命名、广场命名等文化的营造,增加室内文化设施,为文化建设提供载体。

  “‘’之下,相信学生能在这里真正成长,我们学校也将不断‘长大’。”对于未来,温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