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国内互联网新闻

专访 兴业海外TMT首席洪嘉骏:2022年或现互联网公司赴港IPO热潮自动驾驶仍

作者:佚名 来源: 日期:2023-2-14 14:48:42 人气:

  梦见别人剪头发原标题:专访 兴业海外TMT首席洪嘉骏:2022年或现互联网公司赴港IPO热潮,自动驾驶仍未进入泡沫阶段

  如今,意识到了少数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还有苹果、Facebook、谷歌等对消费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监管日益趋严已成为一个全球趋势。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覆盖范围广泛的行政命令,其核心内容是鼓励联邦贸易委员会等监管机构采取新的规则和政策,限缩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大型科技平台不断增长的规模和实力,新的规则或将围绕在线、用户数据积累等方面。

  针对全球监管对科技巨头以及资本市场上的影响,36氪对话兴业证券海外TMT行业首席洪嘉骏点评当下投资热点:

  从长远来看,全球互联网监管趋严对行业或者是对一般用户来看是趋势所需,出于数据隐私安全以及场景广泛覆盖,行业必须要有序发展,更需要监管部门规范,避免经济生活或行业运作失效或失去创新能力。

  欧美是互联网监管先行者。由于欧洲没有全球性互联网平台,其监管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抵制海外互联网巨头,经常通过业务、罚款、惩罚性赔偿等方式实现。相较起欧洲,美国的监管动机更多是针对数据安全的掌控。巨头掌握大量个人与企业隐私数据,在数据时代已与全球性经济利益及高度相关,监管全球性巨头将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相关利益。

  近期相关的监管政策与行动引发股价动荡,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更关注巨头本身的盈利能力以及未来业务的扩张,我认为股价波动是短期现象,是一个矫正的过程。

  监管,对于用户其实是好事,对于企业的业务发展也不用有过多担忧。比如对于像美团这样用户基础良好的企业,监管在规范其业务,对于公司业绩会产生一个边际变化,但不会有核心影响。

  但像电商可能会影响比较大,比如说阿里早期建立商家资源壁垒,京东和拼多多他们不容易拿到,“二选一”的消除后,巨头的业务经营慢慢产生边际变化,市场机会也随之,但多年积累的用户习惯,还有商家本身的供应链等优势很难迅速消除。

  数据安全是行业趋势,苹果IDFA(硬件终端ID)目前用户可以选择不个人数据到平台,一般的三方用户是没有权限拿到用户的数据,这是未来趋势。但只要数据需求不变,叠加技术演化,这些平台的商业模式并不会有很大改变。

  例如,以前100元能够买到的数据,如今同等价格的购得数据价值以及价值增量相对变少了,但无论做广告投放还是用户标签还是需要这些数据,所以商业模式在本质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的话,已有的数据商业模式可能短期会有一些洗牌,未来技术会是一个关键点,谁有更好分析这些参与数据的能力,或者是谁有好的关系去拿到更核心的数据,可能就会加大他们的相对优势,所以可能行业份额未来会越来越集中。

  苹果已经取消了IDFA,预计未来也会跟进,但尽失成为渐进式推进,未来行业会更凸显技术优势,能够更好的提取数据是未来关键的竞争因素。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最大用意是在赴美上市之前先要确定底稿的信息程度,而不是企业赴美股上市。近期,有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考虑回港上市,我们预计如果有能力的公司,除非本身不符合港股上市条件,或者本身投资结构不适合港股市场,不然大部分企业都会考虑这个选项。

  这是一个未来的趋势,更多的互联网的企业会转往港股发展,过去两年好多上市公司的成交量都不是很好,如果未来是港美两地上市,或美股退市之后再上市,我们相信有不少的企业是走这个渠道。

  我个人判断明年才是大年。在整个内部机制确认之前,IPO也会暂缓,预期会往后延,所以明年IPO可能会更多一些,尤其是规则确定之后。

  今年有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我们推测还是主要是对赌的问题,包括每日生鲜,Boss直聘等,都会有这种压力。由于港股的要求目前还是比美股要更高,很快转向港股上市对于企业而言也不大现实,即便从现在启动,可能也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在港股IPO。

  对于企业而言,美股的上市条件要比港股宽松,包含盈利能力、其他的业务成熟度等。所以企业优先判断的会是这样一个门槛;其次是时间点,如果换成在港股上市,是不是能够符合对赌的要求,或者是本身资金的要求;最后还有估值的问题,美股市场对许多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更为友善,从资本市场角度,在港股能不能同样融到和美股市场同样多的资金也是企业的考量因素,但是还是会优先考虑对赌压力。

  我们的判断是到家生鲜这一块是不容易做的,社区团购的市场不一定有之前预期的获利速度,但像美团这样可以进行供应链协同的平台是有机会盈利的,以及京东这样具有现成配送系统的平台也是有能力运营好生鲜到家这部分业务。

  不过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目前仍在烧钱,想要在这样的行业格局下继续经营,持续募资是必要条件,所以它们可能比较着急上市,一方面缓解现金流压力,另一方面缓解投资人压力。

  未来社区团购的品类可能会从生鲜扩展到日用品,淘宝或者拼多多这些用户拥有比较高的用户心态会加入到社区团购,而超市这类的市场份额会被瓜分。

  出行这类业务,像美团这类的平台会继续扩大,滴滴本来占据70%到80%的市场份额,如今市场份额可能会下降到50%以下。整个网约车市场需要更健康的发展,一家独大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与用户体验。

  现在其他小平台的机会并不是很大,机会更多仍是大平台,如、百度、美团等,像搞得百度这类平台,可以利用用户操作优势,然后美团利用他们现有庞大消费群体。但是是否构建自己的车队并没有一个,例如美团只在上海有自己的车队,其他地区并未涉猎。个人认为,应该主打现有聚合平台的模式,这样对监管还有盈利的把控能力更强。

  马来西亚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封测生产重镇,当地封测产能约占全球封测产能的13%到15%。之前预计三季度“芯片”缺口会缩小甚至是消除,但目前来看能够维持一个基本的产能,缺口还是会有,我觉得大部分还是能够维持8成以上的产能,预计最快是今年年底或是明年一季度能恢复产能。

  四季度还是消费电子的旺季,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大家还是有一些突破的预期,除非像iPhone或者其他的消费电子产品销量不如预期,大家要把手里的存货放出去,整个行业的价格才会有大幅度降水,个人预估年底价格涨幅会趋于平稳。马来西亚这一块我就觉得会让缺口持续存在,但是不会整体断掉。

  以用户角度来看,对自动驾驶的认知还处于较为早期阶段,例如购买汽车的安全程度。尽管预期未来三年会有更多L3甚至是L4的车型上市,但是从法规、用户以及汽车制造本身都不是一个成熟的阶段,因此还不会放量增长。

  但这个阶段大家会有预期,毕竟安全有效的驾驶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目前来看智能驾驶比新能源车的吸引力更大,但新能源车的发展也超过了大部分人的预期。因此,尽管当前成本仍在较高水平,且技术并未成熟,但是一旦具备了技术条件,量产与安全性都有保障之后,自动驾驶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因此,大家的预期还是越来越高,例如一台售价10到20万人民币的车,按照全球8000万台车来计算,这个市场空间常大的。所以,乐观预期市场并不是一件过分的事,从逻辑上来讲这是一个几十万亿的市场,大家都会去想办法做参与,个人认为目前还不到一个泡沫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