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国内互联网新闻

驻英国大使明在十九大召开前夕接受中国网络电视台专访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1-17 12:25:21 人气:

  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网)记者就中英关系、“一带一”、经贸合作、人文交往等话题对中国驻英国大使明进行了专访。央视网《大使》专栏、央视网新闻头条号、央视网微博、央视海外平台、央视影音等对专访进行了广泛转播。

  刘大使在采访中表示,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也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深入发展之年,两国发展互为机遇。双方要努力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充实“黄金时代”内涵。刘大使相信,只要双方包容、合作共赢,抓住机遇,用好“一带一”合作平台,中英关系就一定能行稳致远,就一定能结出更多的“黄金”。采访全文如下:

  问:今年正值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又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深入发展之年,请问你如何评价当前的中英关系?你认为中英关系如何才能贡献更多的“黄金”?

  刘大使: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也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深入发展之年。45年来,中英关系历经风雨,但始终向前,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中国与大国关系前列,成为大国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我认为,两国关系目前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是战略定位明确。2015年习成功对英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决定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这一定位在中国与大国关系中尚属首个,标志着中英关系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此外,两国总理年度会晤、经济财金、战略和人文等高层对话机制运作顺畅,安全、反恐、维和等新磋商机制起步良好,双方战略沟通和互信不断深化。

  二是合作丰硕。今年1至7月,中英货物贸易额为443.4亿美元,同比增长7.1%。目前,中国对英投资存量超过180亿美元,居欧洲之首;投资项目从贸易、金融、电信等传统领域向新能源、高端制造、基础设施、研发中心等新兴领域延伸,“一带一”成为两国合作新亮点。英国在大国中率先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继中国之后成为第二个向亚投行专门基金注资的国家。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成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旗舰项目。上述生动体现了中英务实合作的丰硕和广阔前景。

  三是人文纽带牢固。中英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交流活跃,文化交流亮点纷呈。2016年,中英客运航班增至每周100班,两国人员互访达150万人次,比5年前增长近50%。目前,英国有近17万中国留学生、29所孔子学院、145所孔子课堂,数量均居欧洲国家首位。双方还建立了地方领导人论坛和地方经贸合作联合工作组,这在欧洲也是首例。两国友好省市关系增至60对。

  四是国际协作广泛。中英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投行等框架下密切合作,共同反对贸易主义,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化,在反恐、维和、应对气候变化、打击网络犯罪和有组织犯罪等领域开展良好合作,并就朝核、阿富汗、叙利亚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沟通协调,两国关系的全球性和战略性不断彰显。

  当前,中英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要继续巩固互信,挖掘合作潜力,增进相通,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打造更多“黄金”。

  首先要抓好落实。中英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不断充实“黄金时代”的内涵,推动两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双方要确保欣克利角核电等旗舰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使两国人民得到实惠,使双方合作产生更多示范效应。

  其次要创新。“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主题。当前,“一带一”建设为中英合作提供了新的广阔平台。双方要不断创新思,发挥各自优势,在“一带一”框架下加强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携手开发第三方市场,不断打造“一带一”合作新亮点。

  第三要营造好。中英要以平等的视角相互尊重,以包容的心态相互理解,以开阔的胸襟相互信任,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良好的。我们希望英方继续高举支持贸易化、投资便利化的旗帜,承诺,展现姿态,为中国企业来英发展提供公平的政策。同时,我们也希望英国全面客观看待中国发展,摒弃诸如近期“妖”中国投资的消极论调,为中英互利合作营造良好的和社会。

  我相信,只要中英双方包容、合作共赢,集思广益,通力协作,就一定能推动中英合作结出更多“黄金”,更好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问:2015年习总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时提出“一带一”不是私家小,现在“一带一”也已延伸到欧洲最西端,你认为在“一带一”上,中英可以有哪些方面的合作?

  刘大使:“一带一”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习总的这一重要论述形象勾勒出“一带一”作为共赢的合作平台,正在给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实现共同繁荣创造更多机遇。

  英国是“一带一”建设的重要参与方。我本人曾先后在多个场合发表专题,向英方人士阐述“一带一”的内涵及对深化中英互利合作的积极意义。目前,英社会对“一带一”的了解与认知在不断深入。今年以来,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皇家阿尔伯头等一系列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义乌至伦敦的中欧班列实现往返运行,中英贸易与投资合作保持高水平,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可以说,中英“一带一”合作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

  一是加强政策对接。“一带一”是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的重大举措,也促进同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重要公品。英国在脱欧背景下,正致力于打造“全球化英国”,构建面向全球的外向型贸易国家。今年5月,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作为梅首相特使赴华出席“一带一”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强调英国是“一带一”天然合作伙伴,期间中国与英等26国共同核准了《“一带一”融资指导原则》。中英可进一步加强政策对接,深化合作共识,共同向国际社会发出致力于稳定、、繁荣,携手推进贸易投资化便利化的积极信号。

  二是加强优势互补。英国不仅拥有发达的金融业和成熟的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业,而且具备英语语言优势,拥有众多知名智库、教育机构和世界一流的科技研发与创新平台。中方在基础设施、生产制造等方面优势突出,具有广阔市场和雄厚资金。中英可进一步挖掘在资金、产能、市场、服务等方面互补优势,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共同提升“一带一”金融、法律、基础设施、科技、人文等合作水平,为“一带一”建设提供更高水平的专业服务与智力支撑。

  三是加强第三方合作。英国与不少“一带一”沿线国家,特别是英联邦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英方企业在这些国家开拓市场、运营项目、监理工程、管控风险经验丰富。这些优势资源与“一带一”建设实际需求高度契合。中英可在“一带一”框架下携手探索开发第三方市场的思与途径,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实现三方和多方互利共赢。

  总之,我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合作作为两国关系重要增长点和新亮点,一定能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贡献更多“黄金”。

  问:请问你认为英国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计划与“一带一”建设有契合之处吗?二者如何实现共赢?

  刘大使:“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计划是英的一个重要战略构想,核心是整合英格兰北部以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力量,强化相互间的经济联动,为英国北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其中一项重要规划就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进英格兰北部地区的交通、通讯、电力、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这与“一带一”建设的合作与实践有许多相通之处。

  中英双方早已就“一带一”建设和“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计划的发展对接形成重要共识。2015年习访英期间,中英双方发表《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明确提出:双方对围绕彼此重大,即中方“一带一”和英方基础设施升级投资计划及“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开展合作抱有浓厚兴趣,将在现有机制下就中英基础设施联盟进行进一步探讨。

  一方面,“一带一”的辐射效应有助于“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计划的实施;另一方面,“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建设也为英深度参与“一带一”建设提供重要机遇。两国企业可充分利用中国在装备制造和资金方面,英国在技术创新、管理经验和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广范围合作。

  问:2016年欣克利角核电项目达成最终投资协议,目前这一项目进展情况如何?你认为中国核电技术能落地英国的原因和潜力是什么?

  刘大使:2016年9月29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EDF)、英国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包括欣克利角C、赛兹韦尔C、布拉德维尔B三大项目。作为中国在英国及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项目总体进展顺利,进度在计划预期之中。2017年3月,欣克利角C项目进行了核岛廊道第一罐混凝土的浇筑,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同时,中广核还开始推进拟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布拉德维尔B项目各项准备工作,与EDF联合提交的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申请于2017年1月被英国正式受理,这意味着华龙一号向英国乃至世界核电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一是了英国能源发展的现实需求。英国曾在民用核能领域走界前列,近20年来核电发展有所停滞,现有核电站大多数已达到设计寿命。清洁高效的核电是英解决电力需求的重要选项。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够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向大约600万户家庭供电。

  二是反映了中国核电企业的竞争力。中国核电企业是英国发展核电的最佳合作伙伴。中广核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和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资金支持充足,管理运营经验丰富,相信能够为英国提供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三是体现了中、英、法三国的互利共赢。欣克利角项目建设预计提供2.6万个就业岗位,对于法国和英国的核电产业链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将起到显著拉动作用。展望未来,这一三方合作“旗舰项目”能为三国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提升互惠合作水平和层次。

  下一步,希望中国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能顺利通过英国通用设计评审,早日真正在英国落地。同时,相信将有更多中国企业来英投资兴业,与英方深化大项目等领域合作,更好惠及两国。

  刘大使: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也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深入发展之年,两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关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最突出的合作有以下三个领域:

  一是贸易投资合作迅猛发展。今年1至7月,中英贸易额为443.4亿美元,同比增长7.1%。中国对英投资保持“井喷式”增长,中国对英投资存量达180亿美元,高居欧洲国家之首。欣克利角核电项目进展顺利,“华龙一号”通用技术审查启动。中英在科技、能源、基建、娱乐、旅游、食品等领域合作全面开花,中国投资并购不断,目前已有500多家中国企业落户英国。

  二是金融合作持续领先。8家英资银行在华设立4家外商独资银行、1家外国银行分行、4家代表处和1家财务公司。中资金融机构也纷纷在英国开设分支机构,5家中资银行在伦敦开设分行。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将双边本币互换规模扩大至3500亿元人民币/350亿英镑。英国在全球率先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中国在伦敦首次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伦敦已成为除外最大的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此外,中英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也不断发展。

  三是国际共识更加突出。在当前形势下,中英两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贸易化、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共识增多。两国在推进贸易、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国际金融体系等方面也开展了良好沟通与合作。两国央行还领衔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共同,推动各方就发展绿色金融达成全球共识,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以旗舰项目为引领,提升合作水平。继续扩大双边贸易与投资,落实好欣克利角核电等旗舰项目,形成新的标志性项目,带动两国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积极探讨在英国脱欧后商签署高水平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协定,为深化双方在贸易与投资、金融、基础建设等传统务实领域合作、扩大在科技创新、新能源、环保、医疗、城镇化等新兴领域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

  二是以“一带一”抓手,深挖合作潜力。今年5月“一带一”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成功举办,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作为梅首相特使赴华出席论坛,明确表示英国是“一带一”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英国、工商、金融、智库等人士对中英“一带一”合作热情高涨,积极建言献策。英中贸协、汇丰银行等发布了多份“一带一”调研报告,为英国企业参与“一带一”建设提供了指南。英国在金融服务、法律专业服务、项目运营、风险管控等领域经验丰富,中英可在“一带一”框架下加强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携手开发第三方市场,打造“一带一”合作亮点。

  三是以国际协作为渠道,共迎全球挑战。当前,主义不断抬头,逆全球化潮流有所回升。中英应继续引领国际社会抵制主义,继续贸易化,、的国际贸易体系,多边主义,推进、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中英也应加大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推进可持续发展、非洲发展、全球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问:英国时间8月21日,英国主流《旗帜晚报》在纸质版和网络版同时刊登你的文章《中国投资对英国是机遇不是》。你认为当前中英两国的发展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英国应当如何看待中国对英国发展所做的努力?

  刘大使:我一向认为,中英两国发展互为机遇,两国合作互利共赢。当前,中英两国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方面看。首先,全球经济形势好转,为经济发展奠定较好基础。世界经济持续改善,发达经济体总体复苏平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最新报告,预计全球经济2017年将增长3.5%。其次,新兴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引擎,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特别是中国经济转型带来更均衡、更持续的经济增长,“一带一”建设为提供了新的合作平台。第三,新一轮全球技术和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新技术酝酿和取得新突破,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增长,经济新动能不断培育。

  从挑战方面看。一是逆全球化涌动,贸易主义抬头。目前,全球贸易增长缓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量年增速仅为3%,低于过去30年内6%的平均增速。二是全球金融危机遗留影响仍未消除。一些发达经济体迟迟未能摆脱危机影响,尚未走出“低增长、高负债、高失业”状态。全球经济复苏也不平衡,结构性强劲增长尚未出现,依然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三是数字技术等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数字化时代既给未来发展带来广阔前景,也给经济转型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差距拉大更是科技大幅进步的一个负产品。

  同时,中英经贸合作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挑战方面,英国正与欧盟进行脱欧谈判,目前进展并不顺畅,存在不确定性。英欧能否在两年内如期完成谈判,退出欧盟单一市场后未来英欧经贸关系如何安排,伦敦金融城地位是否会受到影响,都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难免对两国经贸合作,特别对中国企业来英投资、在英运营造成一定影响。对此,我们需要冷静观察和科学判断。

  同时,英国对中国仍有一些和。正如我在《旗帜晚报》文章中所说,近一时期英国上有关“中国投资论”的论调增多,一些人担心“中国买断英国”,渲染中国投资英国安全,甚至主张采取“贸易与投资主义”措施中国投资。这种把中国投资“妖”的论调,虽然不是、也不会是主流声音,但如任其蔓延,难免对两国发展合作造成负面影响。

  一是“黄金机遇”。习2015年对英进行“超级国事访问”,双方同意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2016年杭州和2017年汉堡G20峰会上,习和梅首相两次会晤,再次确认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大方向。两国高层互动频繁,互信不断增进,为中英两国发展与合作提供了“黄金机遇”。

  二是互补机遇。中英在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研发创新等方面各有千秋,两国正处于产业调整和转型的不同阶段,互补性突出,利益交汇点多,合作潜力巨大。英国在高科技、金融、创意产业等领域实力强大,市场度和成熟度高,营商规范透明、便捷便利,一直是世界上投资吸引力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资本、劳动力、市场能力、高铁、新能源等方面优势突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中英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为两国加强合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中方“一带一”、“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可与英国现代产业发展战略、“英国工业2050”等对接,提升双方在新能源、高铁、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两国合作新空间。

  三是历史机遇。目前,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在民族振兴和建设小康社会道上不断迈出新步伐,为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英国与欧盟脱欧谈判已全面展开,尽管各方对谈判前景众说纷纭,但稳定、繁荣的英国和欧洲符合各方利益,这也是大家的共识。英方致力于打造“全球化英国”,多次表明脱欧后将包容、贸易,这将为双方合作提供新的机遇。中英可以成为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反对主义的领军者,共同推动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历史时刻,我们仍对中英发展和中英合作充满信心,也希望英方能够客观看待中国对英国发展所做努力。

  首先,中英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企业在对英投资时不仅关注自身商业利润,也为英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一来中国投资为英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税收。以中广核参与投资建设的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为例,该项目建设预计将为英国创造2.6万个就业岗位。中石油在英合资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为当地提供超过5千个就业岗位。二来中国投资积极推动了英国绿色、低碳发展。据估算,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建成运营后,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900万吨。吉利公司在考文垂投资2.5亿英镑建设新厂,2018年零排放的伦敦出租车即将问世。三来中国投资用实际行动为英国未来发展投下了信任票和支持票,为英国长期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中国对英投资是公开透明的,不会英国。中国企业在英投资主要集中在民用、民生领域,即便参与通讯、核电等一些重要基础设施领域,也严格遵循英方环保、卫生、安全等各项法律法规,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得到充分肯定。一些人可能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还不甚了解,担忧所谓“国有”背景或安全隐患。实际上很多中国国企都是上市企业,经营标准与欧美跨国企业相仿,业绩公开透明,并且民企投资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华为、吉利、比亚迪、递四方、Powerlink等都是中资民企在英投资合作的典范。

  总之,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与英方共同努力,抓住有利机遇,克服各种挑战,不断增强双方互信,深化双方合作,使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行稳致远。

  问:英国是欧洲最大的中国留学生目的地,中英两国的人文交流等方面也日益加深,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英国对中国哪些元素感兴趣?对中国的发展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例?

  刘大使:人文交流是促进两国关系和民间友谊的播种机、助推器。近年来,中英人文交流与合作丰硕、亮点纷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领域广。目前中英人文交流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智库、体育、旅游、青年和地方等领域。其中,中英教育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至少三个“欧洲第一”:一是来英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欧洲第一”,中国在英留学生从7年前的12万增到近17万。二是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欧洲第一”,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从7年前的13所和57个猛增至今天的29所和145个。三是开展对华校际合作的名牌大学数量“欧洲第一”。英国119所大学与中国206所高校设立了370个本科及以上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大学与大学互设国别研究中心,大学与剑桥大学等大合设立低碳研究中心,还有“大学—苏州先进研究中心”、“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等等。

  二是实。目前中英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超过150万人次。2015年两国成功互办首个“文化交流年”,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中英两国还通过合作办学、科技创新合作、举办中英校园足球教练培训项目、中英青年领导者圆桌会、中英地方领导人会议、推出签证便利化措施等诸多举措,给中英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是质量高。中英人文交流大发展不仅显示在数量上,还体现在质量上。2012年中英创建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建立的第一个人文交流机制。目前,这一机制已成为中英高层机制性对话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一机制进一步加强了中英人文交流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制度支撑。今年恰逢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立5周年,新一轮机制会议将于今年12月初在英国举行,相信这将助力中英人文交流合作更上一层楼。

  中英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不仅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行稳致远打下基础,还越来越具有世界意义和全球影响。展望未来,中英人文交流将为不同国情与制度的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加强对话、深化合作树立典范,为人类多元文明和谐共处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英国对中国了解的不断加深,英国所感兴趣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7年多来,“中国热”在英持续升温,令我印象深刻。汉语成为不少英国学校的首选外语,伦敦和英国各地的春节庆祝活动跻身年度盛事,我连续7年出席的特拉法加广场春节庆典,这个每年有70万人参与的庆典已成为亚洲以外最大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有调查显示,有70%的学生因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而选择来华留学。此外,京剧、胡同、武术等文化艺术遗产,烤鸭、火锅、炸酱面等中华美食,长城、故宫、布达拉宫等世界文化遗产都让英国心驰神往。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从奥运会到“一带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到最近热议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新四大发明”,英国脑海中的“中国印象”也在不断刷新。去年,英国公司(BBC)拍摄了一部多集纪录片《中国创造》,片中有一位英国记者感叹道,“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批量生产他国创新产品的国家了,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为中国创造。”实践证明,中国正在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成功打造一张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赢得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认可与尊重。

  问:今年是中国即将迎来党的十九大的一年,英国对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有什么期许?英国又关注未来中国哪方面的发展?

  刘大使: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7年10月18日在召开。这次大会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认线年工作,回顾总结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我相信这次盛会也将对中英关系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行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经过45年的风风雨雨,中英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全面发展势头,战略定位迈上新高度,互利合作新深度,友好交往呈现新热度,国际合作开创新广度。中英关系展现出坚强的韧性和稳定性,成为当前国际变局中的积极和稳定因素之一。特别是在英国脱欧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中英关系的确定性和延续性显得更加重要。

  二是“致远”。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中英双方应着眼两国长远发展,视彼此发展为机遇,共同应对国内外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中国正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英国希望顺利脱欧,打造“全球化英国”,重塑型经济。两国合作利益交汇点多,互补性突出,合作潜力巨大等特点。双方应进一步借鉴彼此成功经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加强“一带一”和英方现代产业战略及“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等发展战略对接,扩大双边金融、经贸合作规模,探讨建立高水平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安排,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和三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英国作为老牌市场经济国家,具有敢为人先的开拓和富有远见的全球视野,历史上在开展对华合作方面创造了多个“第一”。经过45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说,英方对中国的关注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人文和国际事务等方方面面。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英国关注的重点还是中国是否会继续对外,中英之间能否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

  近40年,我们深刻体会到,不断扩大对外、提高对外水平,以促、促发展,是中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习强调,我们对外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中国将改善投资和市场,加快对外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加快建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中国将加快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外资基础性法律,使外资企业准入后按照公司法依法经营,做到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实行国民待遇。中国还将扩大金融业对外,合理安排顺序,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补齐制度短板、完善监管方式,在加强金融监管、提升监管能力中不断提高水平。总之,英国朋友们可以放心,中国将越来越,中英合作之也将越走越宽广。

  十九大将为中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作出战略规划,这与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也是高度契合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其“持久、、共赢”的内涵还需要深入体会,这也就是习访英时所强调的,要确保“中英关系在更高水平上持久稳定,中英合作在更广领域包容,实现中英关系在更大范围互利共赢。”相信只要中英双方这种,携手合作,一定能够创造两国更加美好的明天,两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