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国际互联网新闻

桂林状元文化:山水之城的诗韵风流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2-23 8:15:56 人气:

  漓江之畔,逍遥楼下,有一条60多米的长廊,长廊上方的牌匾上“状元廊”三个大字舒展遒劲。这条长廊将东巷和逍遥楼连接起来,更连接了桂林一千多年的状元文化。桂林历史上的8位状元雕像齐聚这里,向市民游客讲述着穿越千年的风流。

  而在富有现代气息的七星区,广西师范大学旁的半塘,一条名为古莲文化街的历史文化街区也引人注目。这200米长的步行街上,数十幅壁画、雕塑一字排开。“父子进士”“四代翰林”“五代知县”等主题将人们带入桂林古代廉政文化和状元文化之中。

  桂林以甲天下的山水而闻名于世,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秀丽的山水之外,桂林自古就是“状元之乡”。桂林是广西历史上中状元、进士最多的城市。史料表明:明清两代广西中进士711人,桂了242人;广西历史上共有举人9697人,桂林达4958人,占了半数以上;广西历史上共有状元10人,桂了8个。

  千百年来,桂林的状元文化为这座山水之城增添了别致的“文化韵味”,历代状元身上凝聚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桂林深入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在重建逍遥楼、修缮东西巷、打造王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深入挖掘桂林状元文化的魅力,一个个状元主题的雕塑、壁画,一个个诗韵风流的状元故事,让人们穿越岁月,感受着桂林城的千年文化积淀和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勃勃生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地正南方的是桂林靖江王城南面正阳门,大家可以看看面前的古楼,它就是桂林著名的‘三元及第’坊,为清代学者阮元任两广总督时为连中‘三元’的陈继昌所立。现在看起来非常的不起眼,但是在古时候,‘三元及第’却是读书人获得的最大荣誉。也就是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自隋朝开科以来,能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仅仅13人,而桂林的陈继昌就是科举制度时代连中三元的最后一人……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历史悠远的王城。”导游的这段解说,让游客们好一阵赞叹。

  新年伊始,桂林王城景区前游人如织。踏着青石板、穿过明代古城墙,游客品读着“三元及第”背后的古老故事,感受着桂林城的悠悠古韵。

  在封建社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是许多苦读学子的座右铭。对于一个地域来说,有人考中状元也是地方文化发达的象征。自古,桂林科举考试拥有骄傲的成绩,曾出过8位状元,于是有了岭南“文化城”“状元城”的美誉,也产生了许多佳话。

  桂林的第一个状元赵观文出自唐朝末年,他在唐昭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赴京殿试。由于考官舞弊,这场殿试录取了张贻宪等25人,将文采出众的赵观文划为第八名。许多得知考场内幕丑闻的人和落榜者愤愤不平,,称主考官泄露了考题给头名状元张昭宪。昭李晔闻知,慑于,只好撤换了原来的主考官崔凝,换了新官主考,在武德殿重试。经重新殿试,赵观文被钦定为头名,高中状元。

  赵观文虽然文采绝伦,但因性格耿介,不受皇上恩宠,不被朝廷重用,终因言辞过激,得罪了权臣刘季述,郁郁不得志,托病辞官归里。

  唐末状元裴说先祖是山西闻喜县人,他的曾祖父裴曙在唐宪元和元年(806年)到临桂县当县令,后来便定居桂林。当时,桂林因远在岭南,没有遭受频繁的战祸,社会秩序相对平稳。因而裴说的少年时期是平静的,也给了他发奋读书的机会。唐哀天佑三年(906年),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举行科考,裴说和弟弟裴谐以才学出众被桂州选送赴京参加科考。裴说高中状元,裴谐名列第三为探花。裴说在京城任礼部员外郎,裴谐则回岭南当县令。

  裴说高中状元之后,在京城做官还不到一年,唐王朝便了,裴说不肯屈事篡夺唐朝帝位的朱全忠,便趁宰相张文蔚率领百官去大梁迎请朱全忠的时候,弃了官,带着家小离开洛阳,向南方逃难,从而开始了他离乱贫病交加的生活,最后病死在一家客栈中,时年不到30岁。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不仅需经过严格的笔试,也有类似于现今“面试”这一关。长相丑陋或身有残疾的人是很难被钦点为状元的。可是北宋时期桂林永福人王世则在腿有残疾的情况下一举夺魁得中状元,成为中国千百年科举历史上的特例。

  王世则出身贫寒,幼时上山砍柴从山上滚下,导致一条腿伤残成了瘸子。但他自小羡慕读书人,常在放牛时溜进学馆偷听,居然很有长进。他的才学得到先生的赞赏,往后便免费教他读书。宋太太平兴国八年,22岁的王世则拖着跛脚,一乞讨,长途跋涉到京城,考中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残疾人状元。

  李珙是桂林市永福县毛垌里古河乡陂角村(今永福县堡里乡甲浪屯东)人。北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成为广西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官至桂州督抚副元帅、邕州团练使。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李珙招募广西勇士3000人,孤军前往抗敌,在衡州与敌展开激战。

  金军围住宋军后,派人劝降,李珙怒道:“汝休得多言,珙誓不敢有负国家!”言罢,撕下一角战袍,咬破中指,疾书数行:“草间虽可活,丈夫誓不为。今为忠义死,作鬼亦杀贼!”激战中,李珙壮烈殉国。

  桂林清代状元陈继昌因“三元及第”而名闻天下,整个清代200多年连中解元、会元、状元的只有两人,他是其中一人。整个中国从隋朝至清朝实行科举制度共经历了l297年,“三元及第”的也仅有l3人,陈继昌是科举制度最后一个“三连冠”。清代学者阮元任两广总督时,为连中“三元”的陈继昌刘硕和关昕在桂林靖江王城南面正阳门设立了一块“三元及第”坊。

  陈继昌考取状元后,多任外放官,他办事廉明,做了许多兴利除弊、促教兴文的事情,尤以兴修水利,深得。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27岁的临桂县举子龙启瑞在礼部会试中名列头甲,随后又在亲自主持的殿试中名列榜首,被钦点为状元。后任翰林院修撰。

  咸丰元年(1851年),广西爆发了太平起义,太平军击破清军重围,直逼广西省会桂林城,桂林告急。这时候龙启瑞正在家为父亲守灵。驻守桂林的广西巡抚邹鸣鹤登门请龙启瑞出山,协助守城。龙启瑞文武双全,建言献策,果然保住了桂林城,太平军撤围桂林,北上全州。

  龙启瑞博学多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岭西五家”之一。龙启瑞为后人所敬仰的,还是他在晚清文坛上的显著地位,他一生写就了几十部极有价值的治学专著和文学诗词专著,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张建勋是桂林临桂县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41岁的张建勋进京参加科考,会试中选之后,接着在殿试中以一篇《民以食为天》的策论,一举夺魁。

  张建勋这一篇《民以食为天》的殿试策论是一篇精言宏论,不同凡响。当时光绪刚亲政,很想励精图治,从根本上改变国弱民穷,国运日衰的现状,他见了张建勋这篇策论,不由龙心大悦,遂将张建勋钦点为状元。时至今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仍然是国民的常用语。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张建勋被清派往日本访问,考查学务。张建勋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在日本考察访问期间,与日本友人互研书法,互赠书画作品,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刘福姚生于临桂县东乡刘家里。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福姚应进士科考,一举夺魁,被光绪钦点为状元。

  刘福姚一生为人耿直清正,不肯阿谀奉承。他只尊重忠心为国为民的人,不屑与朝中那些蝇营狗苟钻营的王公大臣为伍。他常对和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为官可以无禄,不可无骨!”

  八国联军占领后,他同晚清著名词人王鹏运、朱祖谋时常聚在一起,创作了大量带有民族、侵略的词作,集成一部《庚子秋词》,这些词作,被后来的学者誉为“反侵略文学”。宣统三年(1911年),也就是辛亥武昌起义前夕,刘福姚在愤懑郁结中死去。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进士及第后所写《登科后》中的诗句,描写的是学子考取之后的兴奋心情。状元,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也是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

  “科举制度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读书人求,先要取得秀才资格。然后经过乡试,即在省(区)一级参加考试,乡试考中即为举人(举子),乡试第一名谓之解元。取得举人资格后,再到京城参加全试,会试考中即为进士,第一名谓之会元。取得进士资格后,最后参加殿试,殿试的第一名即为状元。由此可见,状元头衔的得来确实不易。”

  据该书讲述,自隋代大业三年至清代光绪三十年(公元607-1904年)实行科举制度近1300年间,全国考中状元的约680名,其中广西有10名,这10人中就有8名出自桂林。

  与黄继树合著《桂林状元》一书的梁熙成先生认为,桂林状元冠绝广西的原因来自于桂林的文化土壤。桂林是中国岭南地区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原文化在岭南的前沿和中心。

  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西南文化在桂林大交流和大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氛围。冠绝天下的山水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历史上吸引了柳元、黄庭坚、苏东坡、周敦颐、范成大、秦观等大批文化名人的到来,他们又为桂林的文化氛围增添了更多的内涵和光彩。

  据历史记载,乡试举行的时候,广西各地赶考的秀才云集桂林,靖江王府西华门旁的西华里形成了“读书一条街”,读书人络绎不绝,很多客栈都住满了人。这些客栈起的名字也多与“高中”联系紧密,如高升客栈、三元客栈、贡院客栈、及第客栈、文长客栈、登科客栈等。

  作家汤松波曾在《广西日报》发表文章,认为桂林状元冠绝广西的原因,除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之外,桂林任职的官员亦功不可没。

  汤松波认为,许多任职桂林的官员,都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桂林山水石刻中有一部分就是在桂林任职的官员留下的。而且官员们对科举考试人才也是大力培养,南宋时期广南西提点刑狱王正功,在独秀峰留下的包含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作,就是他为勉励赴京赶考的考生们而写的。而且,桂林官员还把考取的陈继昌“三元及第”的事迹题刻在靖江王府的城门上,这是何等尊荣,无形中极大地激发了桂林人读书的积极性。

  甲天下的山水自然景观,给了桂林秀美的景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长在这里的桂林人也得天地的灵气,风气很多。再加上遍布桂林名山的摩崖石刻,更是无声的“教科书”,因此,千百年来,无数桂林人在这片山水间受到深深的文化浸润,人才辈出也让桂林城更添了厚重的底蕴。

  多年来,状元文化在桂林得以传承和挖掘,状元元素的古建筑、修建历代状元雕塑、开设科举文化成列馆,等等,一系列的举措让桂林深厚的状元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呈现在面前。

  接受采访时,桂林作家黄继树说,状元文化虽然是科举时代的产物,但是其中有很多元素在现代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状元的勤奋和刻苦。这在现代可以将其为一种“励志文化”。桂林的状元文化在今天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从励志的角度上看,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状元的,但那种“十年寒窗”的,却是每个学子都应该具备的。从对外交流的角度上看,状元文化可以作为桂林山水文化之外的一张辅助名片。

  “桂林状元文化应与文化、金融、科技、旅游结合起来。”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吴忠军教授谈道,桂林状元文化的挖掘不能仅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需要和文化、金融、科技、旅游结合起来。桂林的状元文化依托在桂林的山水文化之间,桂林与全国其他地方的状元文化相比未必有优势,但如果结合了桂林独特的山水文化,它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就出来了。

  近年来,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委、市深入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战略,并将历史文化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打造国际旅游胜地新的旅游文化业态。

  “努力把桂林散珠碎玉式的历史文化系统梳理、传承、开发利用。”市委、市常委会主任赵乐秦曾多次对桂林历史文化利用提出要求。在桂林状元文化的和挖掘中,桂林近年也是“亮点”不断。

  2013年以来,桂林市重建逍遥楼、东西巷、对靖江王府“拆围透墙”,将靖江王府、正阳东西巷、逍遥楼及周边街区等建成一个近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如今,古城墙外,昔日老街区实现“华丽”,新修建的状元廊向集中呈现了桂林历代八大状元的雕塑和故事;古城墙内,穿越千年的文化精髓也被深度挖掘和传承:“三元及第”坊被完好保存、作为古代贡院的靖江王府内开设了广西科举文化陈列馆,人们品读图文资料的同时,还可以穿越到古时科举考试场景中,亲身体会一把当年学子们科举之不易的乐趣。

  此外,七星区的古莲文化街、榕湖边的“清代四状元”雕塑,等等,无不向人们生动展示桂林状元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桂林文化的诗韵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