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网站运营

工作过3家P2P平台谈谈离职潮背后的行业现状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4-16 12:34:24 人气:

  近日对P2P行业中的离职潮现象,以及由离职潮带来的P2P平台问题的探讨评说,促成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虽然这样类型的文字,并不符合我原本的风格,也不在我的写作范围之内。但距离线越近,我的表达却反而愈加强烈。近日对P2P行业中的离职潮现象,以及由离职潮带来的P2P平台问题的探讨评说,促成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虽然这样类型的文字,并不符合我原本的风格,也不在我的写作范围之内。但距离线越近,我的表达却反而愈加强烈。

  而这也带给我一个从未有过的思考——那就是身为一个局内人,我是如何看待,或者说我该如何看待这个挣扎在悬崖边缘的行业。

  虽在之前有所接触,但真正算得上入行的时间,已是2014年。这一年,恰好是严格意义上的“红利末期”。

  1)全国P2P平台数量达到史无前例达到1575家,其中光2014年新上线年纯粹的爆发式增长不同,2014年下半年问题平台的数量开始相应增长,不过总体来说,仍属普遍的红利期内。

  2)各方资金量都在迅猛上升。首先,新增平台的注册资金约为2784万元,相对于2013年增加了1倍,同时,银行、国资、上市公司、风投资本也在不断涌入行业。另一方面,网贷成交量以月均11%的速度增加,全年累计成交量高达2528亿元,贷款余额、投资人数都较2013年翻了数倍不止。

  3)当两年后的很多人徘徊在9%的十字口时,两年前的2014年,17.86%只是平均收益率。虽然从3月以来,保持每月0.56%的下降趋势,但这一数字的力,显然没有其他理财产品可以替代。我在那样一个时期进入了一个所谓的“A2P”平台,什么是A2P,就是把“P2P”当中寓意为“个人”的第一个“P”,换成了代表“资产”的“A”。实际上是把租赁公司的应收债权进行转让。虽然这一模式的可靠性在后来引发了不少争议,但在当时,却被评价为“小而美”的探索。

  不过后来的种种现象,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创新,实际上只是为了吃到行业红利的“最后一颗苹果”,而这也代表了大部分在红利末期加入的平台的心态。

  首先从团队架构上来说就十分粗糙简陋。一位只做过某比特币网站BD工作的运营总监,和一位丝毫没有风控经验的风控专员,再加上几位UI设计、媒介人员,就组成了所谓的“运营团队”。而通过产品技术外包的方式,一个打着小而美的平台就迅速诞生了。

  虽然在现在看来匪夷所思,但当时的初创平台皆是如此。相比寻找优质的资产端,如何用最少的资金,在短时间内捞到红利尾巴里的一点好处,显然是更加急迫的事情。于是就像大部分平台运营者一般,我所在平台的运营负责人也开始了“空手套白狼”的工作。

  在线上线下做活动,用一点小回报获得初始用户;发动老带新技能,让平台数据进一步滚动;最后参加一些所谓的金融展会,让记者将“小而美”的品牌定位变成一篇篇公关稿,以此做挖取下一批客户的。而为了让数据更加好看,负责人不仅发动周遭朋友参与投资,更用平台资金购买债权来创造一份漂亮的成交量报告。

  而事实也证明,那些身处红利末期的平台大都如此。如不是出于对红利消退的害怕,平台运营者也不会一门心思扑在“如何抢占市场”中,对于即将到来的瓶颈期,这些人首先要做的却是先让平台“活”下去。

  截止2015年底,在总共3657家P2P平台中,正常运营的为1924家,仅占52.6%。由于没有在红利消退后及时铺设大量渠道“抢夺”客户,这些打着“小而美”招牌的平台被更大的对手挤出跑道,成为第一个时期中的“品”,“后红利时代”的市场被这些更强大的对手一一瓜分。

  战争虽远去,但战场的遗孤却还在。那些不顾风险的运营模式和“抢夺”流量时的,成为了不久后另一场大战的主要导火索。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来到2016年。也许这一年里的故事,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信手拈来。平台数猛降、收益率猛降、信心猛降,唯一一个不断上升的,就是风险。而在这一年中,我所在的第二家平台,也像大多数处在风险爆发期的平台一样,用最极端的方式开始了大战:

  1)建立大量的CPA/CAS渠道。熟悉P2P的投资人一定知道,这些渠道代表着什么。没错,就是成群成群的羊毛党。由于给出的回报足够丰厚,短短几天内,羊毛党就交给了平台几百万成交量的业绩,这让平台开始高度依赖这样的获客模式。虽然不在运营核心,但就我所知道的同时开通的羊毛渠道,就多达5个。而在那个时期,以这样方式谋的平台不下总平台数的80%。

  2)诡异的项目审核过程。大量的羊毛党带来了大量的投资需求,但对于一个初创平台来说,如何拥有如此多合规的优质资产?这里就要说到当时这个平台的诡异之处了。实际上,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没有见过关于资产端的一些基本情况。很多时候,这些项目都是迎合着投资速度而上,而并非是根据审核情况而定,这始终是一个让我深感奇特的地方,也确实成为了支撑许多成交量奇迹诞生的重要支柱。

  3)高返活动引复投。其实,第一点加第二点的模式,的确成为了短期内刺激平台数据增长的灵丹妙药,但与其他同期平台一样,一旦监管来临或是投资人信心跑丢,能下去的几率就十分渺茫。所以到最后几个月,平台唯一能出的策略便成了“利用高回报吸引复投人群”,出这个策略的平台大都面临着同样的境地:一是没有多余的渠道投放资金,二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去维持平台日常的运营成本。但这样的方式所带来的效果相当短暂,充其量只能算是“回光返照”。而往往在下一步棋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这样极端激进的手段只能导亡的加速。最后的结果,或许很多人都已猜到。这个短命的平台在2016年风险爆发的大潮中,就像蜻蜓点水一般的一掠而过。而数据显示,全年大约有938家平台都经历了这样的结局,这一数字让整个行业无可厚非地成为了高风险的代名词。

  虽然相当一部分平台在824文件的狂风下,被拍在了沙滩上,不过与上一次平台们的集体死亡不同的是,在这次世界大战中往生的平台,食下的正是几个月,或是几年前在进行流量抢夺时所自酿的苦果。

  3.沿着曙光的方向在休息了几个月后,时间进入到2017年的年初,而我也进入了现在所在的平台。与前几次不同的是,在经历一通洗牌后,我明显感觉到这些仍留在战场的平台,已不再将同行作为竞争对手,而是把这一目标转向如何去满足监管的游戏规则。这些平台本身的体量已在、规模已有,虽然面临着与前几年同样的“”问题,但这一线的设置明显更趋向于合规性,而非流量的拉锯战。

  以我目前所在的平台为例,就已不同于之前那些只懂得一味通过手段作为获客模式的平台,而是开始思考如何以低风险优质资产作为基础,再实现互联网化募资功能的逆向重构模式。但这些思考,有的时候也不尽然能换来肯定的未来。

  “比方说,限额就是一个很大的。”同行不止一次地对我说。由于行业初期并没有出台此限定,所以大部分平台在做资产端对接时都没有考虑过额度的问题。他认为,行业内起码90%以上的平台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而因为限额背后牵扯到平台整个资产业务的重整,所以也意味着这些平台都要面对着“”的现状。

  这一现状也不仅限于资产端。截至2月末,在正常运营的2000余家平台中,仅155家完成银行存管上线%而已。

  实际上,像这样让人压力陡增的细则还有很多,而由于半年时间过于短促,这些平台也很有可能成为“蜕皮”不成功而第三批倒地的战场残骸。

  许多业内人士不久前预测过,除却2016年在风暴眼中“”的平台以外,2017年还将有80%的平台退出行业。只是不同于以往,这些平台被清除的原因不仅是运营上出的问题,还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合规的完成度。而这些看似无懈可击的预测,也让一些局内人开始再一次提早“面对”。很多人都认为,由于无法确定未来,P2P将会经历一次如同银行业当年一样的低迷时期。但也许在经历过两次起伏后,无论是行业还是像我这样仍身处其中的局内人,都不再对“死亡”感到特别陌生。

  虽然在P2P这一走来的几年里,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难题,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也总免不了踩着大量平台的“尸体”。但这就像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一般,有突破也总有病遗。该去的会去,该在的也总在。

  我们尊重版权,精选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P2P投资圈推出平台查询功能,在号对线P平台名称,例如:陆金所,将获得该平台的最新数据表现和详细档案!快来试一试吧。

  “七七读财”让七哥告诉你如何理财才能做到:以管钱为中心,攒钱为起点,生钱为重点,护钱为保障;让我们钱“生”钱。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