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网站运营

获论文:SNS网站运营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3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5-15 21:57:30 人气:

  纠错ername22.value + ?subject=推荐新闻: + document.to_friend.newstit.value + &body= + document.to_friend.newsid.value

  一个对社区网站颇具的数据是:根据国外同类社交网站的经验,只要有8%的收费会员,即可实现盈利。尽管、m等美国社交类网站皆无向用户收费的计划,但在欧洲这种模式却相当流行。比如风靡全欧的婚恋交友网站match.com,be2和meetic,以及商务社交网站行网(Xing),无不通过会员费获得充实而固定的收入。其中match.com一年的会员费收入竟达20亿美元。会员收费模式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在运行的比较成熟和成功,例如日本的MIXI网,其收入的来源除了网络广告和增值业务外,就是会费收入,缴纳会费的用户可得到更大照片存储空间、更多博客设计工具、永久信息存档及其他服务。

  还有openBC网站在2003年成立第二年就实现盈利,而预计在2006年更将实现1000万欧元的收入。openBC中国区总经理宋新宇认为,openBC盈利模式很简单,主要靠每个月6欧元的会员费,定位商务人士则成为盈利前提。他进一步解释道,2005年初,中国网民总数已经突破一亿人,上班族商务人士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也因工作需要拓展交际圈子,“只有他们愿意为好的服务付费。”

  而在中国内地,这个模式还有待探索。例如百合网对于VIP用户会收取8800元的收费,但是吸引的人并不多,自然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收益。因为在竞争激烈、免费模式大行其道的互联网,向注册用户收费无疑是的,但并不是不可行的,就像是物业公司收取物业费一样,只要用户觉得值肯定会愿意交。

  这种收费模式应该是:对大多数的普通用户全免费;对少数VIP用户或有特殊服务需求的用户收取服务费。而且这种收费模式对于SNS网站中的严肃的婚恋交友网站和职场网站更有积极意义:因为它们为目标受众提供的服务更容易切合其需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SNS网站能黏住你的受众,其通过会员收费才是行的通的盈利模式。否则也只是网站一厢情愿的做法。

  如果社区大量用户定制的是某一个新闻网站的新闻、或是使用某一个搜索引擎,再或者是一些购物网站、下载网站等,都无疑会给它们带来巨大的流量,而流量或者是销售是这些网站的命脉。SNS服务网站给他们提供了接入,让社区居民使用他们的服务,收取费用或是分成肯定是合理的。

  目前,豆瓣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和购物网站的合作。在豆瓣网提供的服务中,“产品比价”是重要的部分。拿一本书来说,豆瓣的比价系统提供给你的几个网店(当当、卓越、亚马逊等)的价格,如果你在比较之后选择了一个,可以直接通过豆瓣上的链接实现购买。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如果你拥有这本书,但是已经不再需要,豆瓣的二手书交流功能则可以帮助你将它传递给需要的人。更少的情况是,如果你拥有的书豆瓣却没有,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添加为豆瓣日益增长的书目添砖加瓦。搜索、储存和分类功能都是豆瓣的强项。而每次有用户通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

  “我听”(豆瓣音乐板块)对豆瓣的盈利贡献正在增长。豆瓣网音乐栏目下很多歌曲都设有视听按钮。举例来说,红色指向“巨鲸音乐网”,绿色摁钮指向“音乐网”。豆瓣所设立的这种试听链接,一方面通过增加点击广告宣传了这两家数字音乐网站,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豆瓣用户在试听之后登录这两家网站付费购买相关音乐服务。这给豆瓣网带来这两家网站的点击率收入分成经过日积月累也是相当可观的,而这些合作的音乐网站似乎很乐于分成,因为豆瓣带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可能带来无线领域的巨额销售。

  例如,碰碰网的盈利模式显得格外清晰:网站用户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的短信、WAP和IVR等服务,是碰碰网的核心业务。碰碰网将凭借浩天强大的无线资源、结合强有力的线下执行,形成一条贯穿线上、线下和无线的三位一体的影音娱乐交友产业链。Wap2.0+Web2.0,将无线资源与SNS交友结合在一起,既提升了网站价值,又解决了Web2.0的盈利瓶颈。

  正因为大多数SNS网站处于对盈利模式探索的第一或第二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第一步是站稳阵脚,第二步是“跑马圈地”,集纳更多的用户,接下去才是思索怎么挣钱。正如MYSPACE的中国执行者罗川说:“盈利模式是渐进的,现在还不是讨论盈利模式的时候。”这就注定了大多数的SNS网站在运营伊始,对盈利模式的开发欠缺合理设计,或者说并没有在网站运营初期就规晰。这无疑为今后的调整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的研究认为,对盈利模式的设计理应在网站设计的最初阶段就有所体现。这当然不是说最初的设计就可以吻合最终的发展。而是应该结合网站自身的定位、特点,明确网站盈利的方向。这样才不会白白浪费SNS集聚起来的资源。例如赛我网、爱情公寓的定位,定位在年轻人,服务设计上强调个人领域的展现,因而通过虚拟形象的销售不仅很符合网站定位,更是一脉贯通的盈利模式。

  首先大多数挣扎在赢利边缘的SNS网站,主要依靠的还是传统的广告模式。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互联网广告尽管增长迅猛,但还是不及传统的。再者,SNS网站在广告方面的吸引力又不及门户网站,除了一些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网站,可以与之抗衡外,例如美国的

  cebook,myspace,日本的mixi,其它的SNS网站,则需要考虑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

  其次,这些广告之外的盈利方式,需要根据SNS网站各自形态、定位不同,采用不同的策略选择:比如豆瓣网的服务构架决定了它适合用“接入其它网站”的盈利模式,而不能用婚恋网站和商务网站的“会员收费”,或者休闲交友网站的“Avatar模式”。

  最后,SNS网站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服务功能收费来实现最终利益的目标。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相结合,才能够开拓网站自身的价值。例如现在经营比较好的网站,都是依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爱情公寓是会员收费+Avatar模式+广告;Mixi:网络广告+求职信息业务+会员付费。虽然目前SNS网站没有开创出自己独创的盈利模式,但是结合现有互联网的盈利方法,还是能有所发展的。当然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成功,可能需要更多的智慧来打造专属于SNS网站的盈利模式。

  随着2005年风起的Web2.0的流行,中国互联网的SNS力量已经开始崛起。时至今日,国内的SNS站点已数不胜数,比如基于校园的校内网、占座网,基于职场人士的海内网、天际网等等。易观国际《中国SNS市场专题分析报告2005》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11月,国内的SNS网站注册用户总数为657万。而其中主要是网络交友类站点,在各类型交友中,休闲交友用户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其次是婚恋交友,最低的是商务交友。

  市场的广阔前景使得SNS网站成为风险投资商关注的热点。然而在与国外大牌的SNS相比,就要逊色得多。比如校内网拥有实名制注册用户数1500多万,占座网有700多万的注册用户,如果按照Facebook的价格这两家公司将成为价值几十亿的公司。但这仅仅是假设,因为无论从活跃度、消费能力、付费习惯、用户的含金量都远落后于已经形成一种全球文化的Facebook。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婚嫁和商务社交网站上,以收会员费为收入来源的世纪佳缘等婚嫁网平均付费会员不到10%;若邻等商务社交网站中活跃用户才到8%-10%,付费者更是屈指可数。

  从前面的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境外SNS网站纷纷“入驻”中国,如何实现“CN化”,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智慧。中国社会日益庞大的网络用户人群成为人人都想分一杯的“羹”。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7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网民2007年平均天天的上网时间为5.43小时,在2005年2.73小时的基础上几乎翻了一番;被访城市的网民普及率都超过了50%。然而,调查报告同时认为,人们对网络的总体信任程度显著地降低了。大多数被访对象都认为需要对互联网进行治理和控制,尤其在、或垃圾邮件等社会领域。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国内的SNS网站目前没有一家是处于绝对的领导和领先地位的。由于国内的网站大多数以拷贝国外成功模式为主,缺少创新性、特色服务及对本土的适应性。由于无法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同时并未能提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服务,再加上业务本身的竞争门槛低,因此目前中国的SNS服务提供商无法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追击。如何根据中国国情、用户的需求不断的创新,将是对中国SNS网站的重大。而对于此刻包括国内SNS网站在内的所有竞争者来说,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就是用户。

  千橡集团CEO陈一舟说过,这个行业(SNS)最稀缺的资源是用户,喜欢用这个服务的用户是有限的,可能中国也就两、三千万。国内SNS网站的数量正急速增长,一场“圈地运动”自然不可避免,而争夺的核心便是用户。本文在上一部分就“SNS如何吸引受众”的论述提到了多种可能的方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归纳来看,我们更推崇这样一种

  在这里,我们不妨参考在国内广受好评的SNS网站“豆瓣”网的例子。在豆瓣网上有若干“兴趣小组”,这些小组以共同兴趣或一致关注的事件聚合网站,我们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些小组形成的圈子往往通过唯一的“着陆点”(兴趣或事件)进行沟通。从步骤上来看,恰到好处地设置一个着陆点是吸引用户关注的第一步。

  在豆瓣林林总总的“兴趣小组”里,核心实际是个人,用户的活动和自己的兴趣有关,这些“小组”的加入或退出没有任何认证,但它们却靠用户的自发拉动长久存在着。没有不要紧,关键是要志趣相投。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豆瓣所的这一不断被验证,而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着这样的惊喜和乐趣——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一传十、十传百”的古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豆瓣的。创办人杨勃说,在豆瓣网的成长历程中有三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个,是网友topku在自己的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那代表着用口碑开始自发进行;第二个,是IT评论人洪波在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从那以后,豆瓣网开始成为网上的主流话题之一;第三个,是他听用户说,有朋友在日常谈话里提到了“豆瓣”,口碑终于蔓延到线下。

  这样想来,豆瓣所造就的体系类似散点状,但由于用户的众多,它能够形成一个真正的、多点对多点的网络,“点”的密集使得若干新联系被发现,从而形成一个环状网络,而不是一个一点对多点的星状网络。这些口口相传的产生通常是用户自发的,比如当一个新书目出现时,主题小组的们总会格外关注,并在豆瓣上“奔走相告”。

  我们在这里介绍豆瓣的成功案例,并不只是讲一个故事,这样的“口碑”方式的益处在SNS网站中实际上已经得到共识,按网络营销领域风行的长尾理论来讲,任何一个着陆点都存在巨大的受众用户,但放在特定的里,显然难以在所有着陆点上都聚集到大量感兴趣的受众群体。只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地把每一步做好尚非易事。

推荐: